• 跳到主導航
  • 跳到內容
  • 跳到主要側邊欄

輕鬆學佛法

在生活中修行

淨空法師
  • 佛法入門
    • 淨土法門
    • 佛教知識
    • 道場訊息
  • 佛陀教育
    • 佛法修行
    • 佛典故事
    • 學佛答問
  • 吃素護生
    • 吃素是福
    • 護生教育
    • 素食主義
  • 網路弘法
    • 淨空法師
    • 法師開示
  • 臨終關懷
    • 臨終照護
    • 臨終助念
    • 助念問答
  • 小編簡介

佛典故事:掃除塵垢得解脫

2019-03-28整理 陳建嘉

佛典故事
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,槃特尊者告訴他的弟弟朱利槃特:「如果你無法憶持佛陀之教法與戒律,那就還俗當在家弟子吧!」聽聞兄長的訓責,朱利槃特便前往佛陀居住的祇洹精舍,站在門外傷心流淚。

當時,世尊以清淨天眼,觀看到朱利槃特比丘正在門外悲泣,於是便從靜室起座,安然經行至精舍大門外,問朱利槃特:「比丘!為何在這裡悲傷哭泣呢?」

朱利槃特回答:「世尊!我的兄長要驅逐我離開僧團,他說:‘如果不能憶持戒法,就該還俗為白衣弟子,不要留在僧團了!’所以我才在這裡悲泣。」

世尊安慰朱利槃特:「比丘!無須心懷畏懼恐怖,佛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不經由你兄長教授成道之法。」於是,世尊帶著朱利槃特一同來到靜室,指著房內的掃帚,教導他:「你誦持這‘掃帚’兩個字,並思惟其中的意義。」

當時,朱利槃特記得「掃」便忘了「帚」,如果想起「帚」卻又忘記「掃」。朱利槃特聽從世尊的指導,經過長久的努力,慢慢熟記掃帚二字,然而掃帚又名除垢。

他思惟著:「掃帚是用來掃塵除垢的,如何是除?什麼是垢呢?塵垢是灰土瓦石,掃除便是將塵垢灑掃清淨。」進一步想:「世尊為何教導我這個法門呢?我應當仔細地思惟這當中的道理。」

朱利槃特再更進一步思惟:「現在我自己的身上也有塵垢,拿自己來作比喻,什麼是除?又什麼是垢呢?」他深入思索參究:「煩惱習氣是塵垢,智慧觀照能夠滌除,所以我可以用智慧觀照,掃除內心所有的煩惱塵垢。」

當時,朱利槃特尊者凝神專注,思惟五陰熾盛苦的生與滅,從色陰的現起、暫住、變異、壞滅,到受陰、想陰、行陰、識陰的生與滅。

專心一意的朱利槃特,思惟障蔽本心的五陰熾盛後,斷除欲界見思二惑得到解脫,證得解脫之智,永斷生死繫縛,成就清淨梵行,所作皆已成辦,更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,如實了知真理,朱利槃特尊者於是成就了阿羅漢果。

證得聖果後,朱利槃特尊者立即起座,前往世尊之處,向前頂禮佛足,側坐一旁,稟告佛陀:「我已經漏盡煩惱,已得解脫之智慧,現在明白了掃帚二字的真義。」世尊詢問:「比丘!你是如何了達其中的道理呢?」尊者稟白:「掃除即是能觀的智慧,塵垢就是煩惱的繫縛。」

世尊回答:「善哉!比丘!就如同你所說的,除是智慧,垢是煩惱。」尊者便向佛陀誦出偈語:

「今誦此已足,如尊之所說;智慧能除結,不由其餘行。」

世尊再次告訴尊者:「比丘!如同你偈誦所言,唯有以觀照之智斷除煩惱,沒有其他的方法了。」尊者聽聞佛陀的開示,法喜充滿,依教奉行。

典故摘自:《增壹阿含經·卷第十一·善知識品第二十(十二)》

省思:

佛陀成道時曾嘆言:「奇哉!奇哉!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。」雖說佛性本具,卻非人人能夠覺察、覺照心中的妄想與執著,這便是凡聖之別。

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佛法不離開日常的行住坐臥、應對進退。若能學習尊者時時在六根門頭上用功,反省檢討、觸物起照;以能觀之智,掃除心中的煩惱,淨化身口意三業,便是轉凡成聖的關鍵。佛法做一分得一分;做十分得十分,端看是否能夠發長遠心,如實修行。

這些文章你或許有興趣:

  • 佛說五事不可得,五人不可治佛說五事不可得,五人不可治
  • 佛典故事:兩手空空,放下什麼?佛典故事:兩手空空,放下什麼?
  • 佛典故事:三事勝諸天佛典故事:三事勝諸天
  • 佛典故事:掃地五種功德佛典故事:掃地五種功德
  • 佛典故事:慈心不殺,世世無患佛典故事:慈心不殺,世世無患
  • 佛典故事:四念處觀佛典故事:四念處觀

文章分類: 佛典故事

主邊欄

念佛共修

懺悔業障

念什麼咒懺悔業障快?

問:要懺悔業障的話,不知是持咒快?滅定業真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念什麼咒懺悔業障快?

說人喜瞋喻

佛典故事:說人喜瞋喻

過去在農忙之餘,村子裡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喝茶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佛典故事:說人喜瞋喻

念佛

不吃藥光念佛,病能好嗎?

時不時聽病友說:「醫生,我這個病就是靠念經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不吃藥光念佛,病能好嗎?

修行中懈怠

如何對治修行中懈怠?

對治懈怠很簡單:第一,每天你要定功課。第二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如何對治修行中懈怠?

修行忍辱

修「忍辱」的六個層次

佛說修行忍辱有六個層次,包括力忍、忘忍、反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修「忍辱」的六個層次

佛教愛情觀

佛也有「愛」:佛教的愛情觀

有些人不懂佛法,一聽說佛法要斷絕情愛,於是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佛也有「愛」:佛教的愛情觀

佛典故事

佛典故事:掃除塵垢得解脫

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,槃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佛典故事:掃除塵垢得解脫

精進破懈怠

保持精進能生無量善法

當我們能夠修忍辱,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,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保持精進能生無量善法

佛說業報差別經

十種善因讓你容貌端莊

復有十業。能令眾生得端正報。一者不嗔。二者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十種善因讓你容貌端莊

友站連結

© 2019 輕鬆學佛法 。 陳建嘉。護持維護

「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」

本站希望透過各種文宣和通路,將佛法傳播得更廣

希望人人因佛法而受益,大家一起來學佛

各地正法共修道場法務佈達,本站義務幫忙宣導

連繫信箱he78428@yahoo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