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能夠修忍辱,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,不能得少為足,要繼續往前走,那麼就應該修精進。精進能夠破除我們的懈怠。
懈怠就是一種消極的心態,對所有的惡法也不想斷除,對所有的功德也不想追求,這樣子就很容易產生「惡不善法」。
一個人的心態,是先「懈怠」,「懈怠」久了接著就是放逸,放逸以後就造罪業了,三種情況。
一個人會破戒,就在這三個階段:懈怠、放逸、造罪。所以我們剛開始從源頭上,就是要保持「精進」。
「精進」有什麼好處呢?
能夠出生無量的善法,「令其增長,故名精進」。就是你要能夠讓自己不斷的出現功德,這個就是「精進」。
大家不要聽到「精進」,以為好像很嚴重。大乘佛法的精進,不強調那種暴飲暴食,這暴飲暴食精進,是不值得提倡的,應該「滴水長流,則能穿石」。
我個人是提倡:一個人的精進就是──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。這個就是精進。我親近過很多老和尚,像達公長老,他八十幾歲還在講經;海公也是,他也每天不斷地在進步。
其實進步的本身,重點是那種前進的動力。為什麼要保持前進的動力呢?古德講一句話:「死水不藏龍」,禪宗經常講這句話。
「龍」是一種功德的表征,但是龍絕對不會生長在死水,一定在活水當中,這個龍才能夠生存。
所以精進的本身,重點還是那個心態。我們如何讓自己每天保持進步一點點呢?精進的修學有二個所緣境:第一個,對惡法。對惡法有二種態度:
第一種,已生的惡法令斷除。
這個惡法已經出現了,我們不須要逃避,每一個人都是有缺點,好好地面對,讓這個惡法,今天減少一點、明天減少一點、後天減少一點,你活在希望當中。
第二種,未生的惡法令不生。
這個是要靠持戒了。什麼事情要防範於未然,修行不能夠太大膽,要稍微膽小一點,要稍微防範一點,這是對惡法的態度。那對善法呢?未生的善法令增長。我們沒有善法,別人有善法,我們隨喜功德,跟善法先結一個善緣,以後你就有機會。
已生的善法令增長,你已經有的善法,不要得少為足,不斷地往前進。總而言之,在你的生命當中,你要創造一個活水,不管你活到幾歲,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,這是很重要的。文/凈界法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