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跳到主導航
  • 跳到內容
  • 跳到主要側邊欄

輕鬆學佛法

在生活中修行

淨空法師
  • 佛法入門
    • 淨土法門
    • 佛教知識
    • 道場訊息
  • 佛陀教育
    • 佛法修行
    • 佛典故事
    • 學佛答問
  • 吃素護生
    • 吃素是福
    • 護生教育
    • 素食主義
  • 網路弘法
    • 淨空法師
    • 法師開示
  • 臨終關懷
    • 臨終照護
    • 臨終助念
    • 助念問答
  • 小編簡介

學佛初入門的四大階段

2019-02-14整理 陳建嘉

信、解、行、證
有許多剛剛接觸佛法的朋友,常常詢問如何開始學佛?學佛的過程、步驟、方法到底是什麼呢?佛法修學可以分為四個階段,分別是「信、解、行、證。」

一、信:就是信樂

首先要聽聞正法,歡喜信受,這就是學佛的第一個過程。我們做任何一件事,都需要有信心、要相信才能做好。如果不相信,即使勉強去做,也無法深入,心懷疑慮,這樣如何能做好呢?

正如患有疾病的人,只有對醫生的醫術有堅強的信心,才能配合醫生的醫療,病情才能康復,如果對醫生和藥品有所懷疑,那自然就不會配合醫生去積極治療,自身的疾病就難以治好。

同樣的道理,學佛的過程也一樣,我們作為凡夫都有無明的病根,八苦的病痛伴隨著我們的一生,只靠我們的自力是難以戰勝這些惡魔的,只有借助於先知先覺的佛力,激發我們的正信。

對佛法深信不疑,這樣我們的身心有所依止,依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悲願和威神,撫慰我們脆弱的心靈,戰勝種種惡魔,跳出三界,因此,我們學佛的第一過程就是「信」。

二、解:就是了解

信樂正法之後,就要進行思維、探索深入了解,這就是學佛的第二個過程。我們做任何一件事,第一就是相信,第二還要去了解,如果不去深入了解,勉強去做,那一定會產生種種障礙、或適得其反,佛法如果不去深入了解的話,那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利益。

三、行:就是修行

信樂、了解之後,就要按照正法精進修行,這就是學佛的第三個過程。我們去辦任何一件事情,除了自己相信、了解之外,如果不去實行,那就無法見到效果,就等於空想他的好處,也就得不到實際的利益,這樣無異於望梅止渴、畫餅充飢,因此,信樂、了解之後就要實踐佛法,就是學佛的第三步「行」。

四、證:就是證得

修行的終極,萬德莊嚴,證得佛果,這就是學佛的第四個過程。我們要去做任何一件事情,首先充分相信,然後充分了解,再充分實踐,最後證得效果,如果沒有達到如期的效果,那說明方法錯誤,就要改正自己的方法,這就是學佛的第四步「證」。

今天我們修學,犯了嚴重的錯誤,一開頭就想廣學多聞。而古德是從斷煩惱學起,是煩惱無盡誓願斷;煩惱統統斷了,就是定、慧完成了,然後再法門無量誓願學,這是一條正路,不能越級。

現在人修學所犯的過失,就是不先斷煩惱,就開始廣學,還希望學得愈多愈好。這種修學方法叫有解無行,只在解的層面下工夫,對自己真正的工夫疏忽了;不去斷煩惱,不去修清淨心,其結果是增長邪見。他所知道的都是邪知邪見,不是正知正見。

這些文章你或許有興趣:

  • 印光大師:學佛之人必須做三好印光大師:學佛之人必須做三好
  •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?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?
  • 學佛六種境界 你是哪一種?學佛六種境界 你是哪一種?
  • 學佛規矩一定要那麼多嗎?學佛規矩一定要那麼多嗎?
  • 學佛先受三皈依學佛先受三皈依
  • 遭受傷害痛苦生起五種正念遭受傷害痛苦生起五種正念

文章分類: 佛法修行

主邊欄

念佛共修

懺悔業障

念什麼咒懺悔業障快?

問:要懺悔業障的話,不知是持咒快?滅定業真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念什麼咒懺悔業障快?

說人喜瞋喻

佛典故事:說人喜瞋喻

過去在農忙之餘,村子裡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喝茶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佛典故事:說人喜瞋喻

念佛

不吃藥光念佛,病能好嗎?

時不時聽病友說:「醫生,我這個病就是靠念經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不吃藥光念佛,病能好嗎?

修行中懈怠

如何對治修行中懈怠?

對治懈怠很簡單:第一,每天你要定功課。第二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如何對治修行中懈怠?

修行忍辱

修「忍辱」的六個層次

佛說修行忍辱有六個層次,包括力忍、忘忍、反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修「忍辱」的六個層次

佛教愛情觀

佛也有「愛」:佛教的愛情觀

有些人不懂佛法,一聽說佛法要斷絕情愛,於是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佛也有「愛」:佛教的愛情觀

佛典故事

佛典故事:掃除塵垢得解脫

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,槃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佛典故事:掃除塵垢得解脫

精進破懈怠

保持精進能生無量善法

當我們能夠修忍辱,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,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保持精進能生無量善法

佛說業報差別經

十種善因讓你容貌端莊

復有十業。能令眾生得端正報。一者不嗔。二者 … 閱讀全文 關於 十種善因讓你容貌端莊

友站連結

© 2019 輕鬆學佛法 。 陳建嘉。護持維護

「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」

本站希望透過各種文宣和通路,將佛法傳播得更廣

希望人人因佛法而受益,大家一起來學佛

各地正法共修道場法務佈達,本站義務幫忙宣導

連繫信箱he78428@yahoo.com.tw